当前位置:首页 > 户外急救小常识

户外急救小常识

    在户外做运动时,经常可能会被虫蚁咬伤。被常见的虫蚁咬伤,我们该如何处理。

    蛇咬伤:被咬的肢体放低,在伤口靠近心脏的一端用领带等紧扎起来。然后在蛇咬伤口划十字口,使毒液外流,并请无口内舌、龈溃破或唇裂伤口者,可以口对伤口猛吸十来次,每吸一口血要马上吐掉,最后一定要漱口。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要及时服用和在伤口部位外敷蛇药。伤口部位应保持不动,如是脚伤,应抬着去医院。

    蜜蜂蛰伤:蜜蜂蛰伤一定要引起重视,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;假如蜂毒进入血管,会发生过敏性休克,甚至会导致死亡。因此要了解一些急救措施。

    1)、被蜂蛰伤后,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,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挑出,然后用力掐住被蛰伤的部分,用嘴反复吸吮,以吸出毒素。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,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,然后再涂些食醋或者柠檬。

    2)、万一发生休克,在通知急救中心或者去医院的途中,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,如果需要可以进行人工呼吸、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。

    3)、被蛰伤后,如果是黄蜂可以往患处涂氨水中和毒素;如果是其他的蜜蜂要先剔出断刺,用碘酒、酒精消毒伤口,可以吃点抗过敏药。

    蜈蚣咬伤:蜈蚣咬伤,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,注入被咬伤者皮下而致中毒。小蜈蚣咬伤,仅在局部发生红肿、疼痛,热带型大蜈蚣咬伤,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,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癫。有的可见头痛、发热、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甚至胡言乱语、抽搐、昏迷等全身症状。所以被蜈蚣咬伤后要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,局部应用冷湿敷你伤口,亦可用鱼腥草、蒲公英捣烂外敷。有全身症状者要速送到医院救治。

    蝎子咬伤:蝎子刺人时,由毒腺分泌毒液进入人体,迅速引起一系列中毒反应。被蝎子咬伤后可以用苏打水、3%氨水涂在伤口处,也可用泡开的冷茶敷上。在伤肢上端2~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,每15分钟放松1~2分钟,伤口周围可用冰敷,切开伤口皮肤,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,并选用高锰酸钾液、石灰水冲洗伤口;症状严重者应送到医院治疗。

    蜘蛛咬伤:蜘蛛有很多种,毒性也不一样,有神经毒、细胞毒、溶血毒等。咬后伤口剧痛、出血、甚至导致神志不清。蜘蛛毒也是酸性毒,处理办法和毒蝎子一样,越早越好。

    狗或者猫咬伤:被咬后应迅速净水涂肥皂然后冲洗干净,伤口较浅者做完简单处理后,可以包扎完伤口尽快送去附近的医院及时注射疫苗。伤口较深者,须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,用3%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冲洗伤口,伤口不予包扎,以便引流并在尽快送去医院做相应的处理。

    触电、雷击的急救处理:不能直接去碰触电者的身体,应立即切断电源。重危者立即送去医院抢救。一旦发现触电者,不要慌张地去直接接触触电者。首先需切断电源,无法关断电源时,可以用木棒木板等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。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。如果发现触电者已经停止呼吸,需马上做心、肺复苏手术抢救。同时检查一下患者头部、胸部受伤和有无灼伤情况,立即送医院抢救。碰到闪电打雷时,要迅速到就近的建筑物内躲避。在野外无处躲避时,要将手表、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,找低洼处伏倒躲避,千万不要在大树下躲避。

    食物中毒的急救处理:在户外,由于饮水、饮食不洁容易引起食物中毒。主要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。当想吐的时候,应让其吐出,不要轻易地给病人服止泻药,以免贻误病情。轻者可服用黄连素等药,有呕吐、腹泻次数多者要及时补充含糖、盐的水份。有呕吐、腹泻、肢体麻木、运动障碍等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时要注意:

    1)、为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,应让病人侧卧,便于吐出。

    2)、在呕吐中,不要让病人喝水或者吃食物,但在呕吐停止后马上给补充水分。

    3)、如腹痛剧烈,可服用654—2并取仰卧位并将双膝弯曲,有助于血液循环。

    4)、腹部盖毯子保暖,这有助于血液循环。

    5)、当出现脸色发青、冒冷汗、脉搏虚弱时,要马上送去医院,谨防休克症状。一般来说,进食后段时间内即出现症状,往往是重症中毒。小孩和老人敏感性高,要尽快治疗。食物中毒会引起中毒性休克,危及生命。出现抽搐、痉挛时,马上将病人移至周围没危险物品的地方,并取来筷子,用手帕缠好塞入病人口中,以防止咬破舌头。

    晕厥急救处理:对突然出现意识不清的病人,先将病人平卧,要保持呼吸道畅通,谨防窒息,不要随意搬动。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异常,对晕厥、昏迷还是休克做出初步判断。如发现心跳、呼吸正常者,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,并酌情给予补充含糖、盐的液体和应用相应的药物。如病人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复杂,如发现心跳、呼吸停止者,应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,取后仰头姿势,然后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按压进行抢救,并争取在短时间内送往医院救治。

    脱水和中暑急救处理:在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一般较大,会排出很多汗水,特别是在夏天,体内的水分、盐分和维生素消耗的多,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,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絮乱,导致中暑或者虚脱。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、尿少的症状。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,及时喝一些水,症状很快就能缓解。如果对这些报警信号视而不见,则会继续发展导致面部潮红、皮肤粘膜干燥、弹性减低、尿液发黄、精力不集中,并出现“脱水热”。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,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,引起体温调节障碍,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,血液浓缩,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,脑供血不足。轻者数小时可恢复,重者可以致死。睡眠不足、过度疲劳、过量饮酒常是诱因。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昏、耳鸣、胸闷、心慌、恶心、四肢无力等症状。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往医院急救,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。但在送医院之前,仍需做一些急救处理:迅速让病人停止运动,移至阴凉通风处,垫高头部,解开衣裤,以利于呼吸和散热。可喝些冷饮、盐糖水,可服用藿香正气液、十滴水、人丹等解暑药,并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,或冰袋、冰块置于病人头部、腋窝、大腿根部等处。将病人置于4摄氏度到18摄氏度的水中,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,使皮肤血管扩张,加速血液循环,促进散热。一般按摩15到30分钟左右,即可把体温降至37摄氏度到38摄氏度。待温度降到38摄氏度,可停止降温。老人年、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用这种水中降温法。如在有先兆症状时不采取措施而继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运动,患者可能发展到中度或种度中暑,出现体温上升,皮肤灼热、呼吸急促、呕吐、烦躁、抽搐、昏迷。可用冰袋敷患者头、颈、腹股沟部位,并迅速送医院抢救。

    摔伤出血急救处理:户外运动损伤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。轻或重的损伤,使血液由体表伤口流出,造成外出血。物体撞击或挤压身体时使体内深部组织、内脏损伤,血液流入组织或体腔内,造成内出血。伤口呈喷射状搏动性涌出鲜红色血者是动脉出血,伤口持续向外溢暗红色的血者是静脉出血。

    止血包扎的方法:

    1)、加压包扎止血: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、布块折成比伤口稍大盖住伤口,再用绷带或布带扎紧。但疑有骨折或伤口有异物时不宜用此法。

    2)、指压止血:根据动脉走向,在出血伤口的近心端,用手指压住动脉,可临时止血,多用于头、颈、四肢动脉出血。

    3)、止血带止血:用橡皮或布条缠绕扎紧伤口上方肌肉多的部位,其松紧以摸不到远端动脉搏动、伤口止血为宜,过松无止血作用,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,损害神经,造成肢体坏死。要在明显处标明止血带的时间,超过两个小时者,每隔一小时放松1—3分钟,改为指压止血。

    4)、对内出血或可疑内出血病人,要使病人绝对安静不动,垫高下肢,应迅速将病人送往最近的医院进行救治。

    淹溺的急救处理:淹溺又称溺水,是人没于水或者其他液体中,由于液体、污泥、杂草等物堵塞呼吸道,或因咽喉反射性痉挛,引起窒息缺氧,肺泡失去换气功能。

    急救措施:

    1)、迅速将淹溺者救出水面,施救者应镇静,尽可能的脱去衣裤,尤其是脱去鞋子。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并从背后接近,一手托着他的头颈,将面部拖出水面并将其救上岸。救护时应防止被淹溺者紧紧抱住。

    2)、通畅气道:一旦从水中救出,对无反应和无呼吸着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,特别是呼吸支持。

    倒水处理:膝顶法、急救者一腿跪地,另一腿屈膝,将淹溺者腹部横置于急救者屈膝的大腿上,使其头低位,然后用手平压背部,将水倒出。肩顶法、急救者双手抱住其腰部,使其背部向上,头部下垂以倒出水。抱腹法、急救者从淹溺者背后,双手抱住其腰腹部,使其背部朝上、头胸部下垂,抖动淹溺者,以倒出水。

   迅速清除口鼻腔的异物,如有义齿者取出义齿,并将其舌拉出,对牙关紧闭者可先捏住两侧颊肌然后用力将口开启,松解衣领及腰带,保持呼吸道畅通。

    3)、心肺复苏。

    4)、迅速转移。